logo

老烟标背后“藏着”的辛店站历史

讨论 0 351
杨祖成
2024-12-24 20:54:21

4月25日,张先生提供的这张老烟标上面,清楚地印着“辛店站”“朝阳街”等字样。
 
文/图 记者 李波
 
“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烟标,牌子是松山牌,恒顺烟社出品。”4月25日,淄博市民张先生为记者提供了一张十分罕见的烟标(香烟制品的商标,俗称烟盒),令他为之激动的是,上面带有“辛店站”“朝阳街”等字样,这是一张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收藏品。
 
“辛店现在很少有人说了,都说临淄,其实古代的临淄在齐都镇,我们现在的临淄城区,是因为辛店火车站的兴建而繁荣起来的。”张先生告诉记者,这张烟标为我们揭开了一段早已湮没无闻的历史。
 
临淄曾经盛产黄烟
 
根据《淄博市志资料》记载,辛店火车站是1897年建成的,上世纪初,辛店是个很小的地方。到了1928年,因为临淄商户迁移到辛店,这里渐渐繁荣起来。根据《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》的记载,辛店村有100来户人家,人口约600人,大约20家小商号。在辛店车站附近有140多户人家,人口超过600人,大小商号达到80家,而雇工也多达1120余人。
 
“那个时候,临淄盛产黄烟,每年到了烟叶上市的季节,外来烟商就在这里建库设庄,据记载有18家烟商,光工人就雇用了940多个。”张先生介绍,这个时候成交300多万元,占了辛店一年商业总交易额的75%以上。这个时期被称为“烟市期”,长达三个月之久,市场繁荣,百业兴旺。
 
“据说,最好的时候有18个收烟场。不过,这里面有6个外国人开的,而且这些外国人实力雄厚,他们的收烟场虽然只占三分之一,但收的烟却占总量的70%以上。”张先生说,那时候的黄烟价格也掌握在这几家大户手中,“英国人开的收烟场,老百姓叫大英。美国人开的收烟场,老百姓就叫大美。还有3家日本人开的,后来日军侵华,1938年,这3家日本人开的收烟场,就合成了一家,生产‘大鹿’牌香烟。”
 
当时的中国民族企业有南洋兄弟、半成、复新、东鲁、源兴、武昌、中和等。“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,这些民族企业全部停业了。从那之后,辛店的收烟场全部被日本人把控,其他的收烟场全部被赶走了。”张先生告诉记者,他从一些史料中了解到,民国期间黄烟的生产最鼎盛。
 
“根据《中国实业志——全国实业调查报告》的记录,1933年临淄黄烟种植面积就到了48000亩,年产量12万担。”张先生说,在辛店市场上一天就能收12万斤黄烟,但七七事变之后,产量减少了一半还要多。
 
辛店站和朝阳街
 
“你看这张老烟标上的朝阳街,这就是一个重要证据。”张先生说:“现在,临淄可找不着朝阳街这条街道了,对吧?张店有一条朝阳街,但并不是这条朝阳街。”
 
张先生说,根据记载,胶济铁路通车后,辛店站日有8对货车、4对客车通过,辛店站成了一个客商、货物的集散地。“车站搬运工泰安人梁新川在站前摆下一个烟糖糕点小摊,这是辛店最早的市场摊点。接着,辛店街人朱桂林开起了朱家饭店。”
 
“1906年,仉行村的李天珉、李天增兄弟开起了同聚货栈,兼营陶瓷、木器、绸缎,分设了德聚和字号,经营杂货、木杆、水车等,成了辛店大商号。”张先生说,谭家庙子人谭大才,原是一个挑鱼贩,在辛店站5年的时间办起了义兴东、义兴长、义兴泰3个字号,一次就赊海货300车,成了辛店站的大商家。
 
陈家庄人张友仁,靠拉脚积累在辛店站办起第一家文具店。由于辛店站买卖看好,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的投资。如济南人颜锡玉一次向同聚货栈投资3000元合伙经营。
 
“这时辛店车站前的店铺迅速增加,向东延伸。到1915年,辛店站已形成了由站前小型广场、朝阳街、武圣街为主干,各种店、栈、馆、铺50余家的集镇雏形。”张先生说,“这说明,这个恒顺烟社就是在这朝阳街上,而且也说明了这张烟标的年代,的确是民国时期的。”
 
1916年以后,由于黄烟的大量种植,大批专营和兼营烟草用货物的栈、店和厂兴起。为了加强烟市管理,1933年,临淄县政府发布布告,刻碑立于辛店火车站南西首。2003年底,这块碑移存到位于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展览大厅。

网站声明:
1.烟标收藏网官方微信公众号:yanbiaobbscom
2.本站管理员联系邮箱:yanbiaobbs@qq.com
3.内容为用户提供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yanbiaobbs.com/index/talk/59.html
点赞 0
评论 0
    还没有内容
回答 2 发表 8